言败之难

南非人愿意说他们的国家失败了吗?普京会承认他在乌克兰失败了吗?中国的左派愿意说“文革失败了”吗?任何失败了的事业,都会在一些人心中种下永远的痛,要这些人轻言失败,是万难想象的事情。这样,“言败之难”就成了某些人的心病,这对于社会与文明都可能有巨大的消极后果,甚至可能酿成新的灾难。

image.png

古人智慧

失败的体验大都不胜痛苦。克服这种痛苦的方法不一,包括否认、回避、转移、复仇等等。在这方面,我们的先人所表现出的智慧,很可能领先于世界。这种智慧是否可用于今天,则难言矣;但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肯定不无启发。

古代的著名智者,例如老子、孙子、鬼谷子、诸葛亮等等,都思考过胜败问题。其实,在处理失败的智慧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也不必是什么大智者,多半是各色各样的失败者,包括王侯、公卿、将相、士人等等。失败者所面临的是另一场战斗:从刚刚失败了的那场战斗转移到“对付失败”的战斗,他的目标就是力争成为后一战斗的胜利者!这种智慧甚至不输于现实战斗的智慧。

核心的智慧是转移,而具体方法则多种多样。

秦始皇的后半生,主要的奋斗不再是开疆辟土——那件事他已经大功告成——而是千方百计使自己延年益寿,最高期望是长生不老!但这件事比剿灭六国更难,在海内外寻找仙药的努力都接连失败。像秦始皇这样不可一世、疯狂暴烈的人,何等恼怒可想而知。他既恼怒于失败本身,也恼怒于在百官面前输掉面子。他的智慧是:将对失败的恼怒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那就是惩办替罪羊:他抓捕并处决了所有承诺献上仙方的术士,而且连带迁怒于儒生,一共坑杀了460人,这就是秦始皇失败之后的胜利!但这一胜利无益于他的长寿,仅仅让他不再听到对于其求药失败的议论纷纷。

刘邦在楚汉相争中胜了楚霸王,好不得意!他大概自度已经天下无敌,立即亲率30万大军挥师向北,意在一举消灭北方宿敌匈奴。但他没料到,匈奴比项羽更强大,汉军完全陷入“白登之围”。这一失败岂止是耻辱,而且真正威胁到了刘邦的帝业乃至生命。幸而他手下谋士众多,献上的妙计帮助他摆脱了困境。所用的办法就是“和亲”,不仅救了刘邦,而且后来成为历代中原王朝的法宝,甚至唐太宗这样空前成功的帝王也不惮用之。刘邦承诺将女儿——其实是宫女——嫁于匈奴王;这样,班师之日的刘邦,就不再是一个败军之主,而是北方强国国君的丈人!你说这是荣还是辱?

宋朝的“赵家人”在建国方面政绩颇佳,但在北方的战事上却倒霉透顶。很惨的一次是竟让番邦兵临首都城下,好不容易签了城下之盟后,让敌军携无数财宝退去。这一失败岂不让宋朝君臣尽失颜面?但宋朝毕竟是文明大国,朝中有的是聪明人,发现了一个挽回面子的绝佳方法:在和约中坚持两国皇帝结为兄弟,而且宋帝是兄!这种面子之大,岂是一场阵前胜利争得来的!虽然面子的代价贵了点——巨额的银两布帛——但皇帝岂是吝惜银两之人?

这种妙法,鲁迅称之为精神胜利法,从此成了传家之宝。

现代方略

时代终究在进步,对付失败的智慧自然也随之进步,到现代就达于顶峰。问题是,现代中国还有失败吗?在当今战狼看来,提出这样的问题都该挨揍;永远的格言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何败之有?

但在谈到伟大领袖治下的那27年时,就没了言胜的底气。要将大跃进、中苏分裂、大饥荒、公社化运动、文革浩劫等等说成胜利,实在是天下之至难,尽管国人中智者多多,也爱莫能助。或许会有聪明人出来说:这种失败就不要回避了,干脆承认引以为戒,或许能化失败为动力,获取成功,岂不赢得最终胜利?

但这完全是书生之见!首先,领袖会第一个出来反对:胡说!什么吸取失败教训,本来就没败嘛。真的,失败不是那时的词儿。

总之,绝不能言败!最主要的两个理由是:

首先,“失败”一词已从我们立国的意识形态中完全删除了。谁不知道,“我们的事业是胜利的事业”;“我们的队伍是胜利的队伍”。别以为这不过是“班师回朝”时的颂词,在无关胜败的平常也要这样说的。永远得记住,胜利就该是常态!既然一切均已按高大上、伟光正的标准预定了,哪能将什么鸟失败插进来!

记住言败是永远的忌讳,就不致犯“方向路线”错误。

其次,正是领袖本人绝对不许言败。领袖一生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在“十次路线斗争”中斗倒了“机会主义头子”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彭德怀等,这些人的败绩都已载入文献,尽人皆知。对手们不仅在路线上失败,更是权力的丧失。领袖能容许言败吗?

只是,仍不免面对失败的现实。例如,胜了彭德怀,却败了大跃进!既然很难直接否认失败,但又绝不容许言败,这种两难之局该如何突破呢?领袖手下秀才多矣,何愁想不出办法!果然好办法来了,主要者如下。

回避——即使是臭狗屎,只要你不去挑,时间一长也就不臭了。只有愚不可及的人,才会去自曝家丑,谈什么大跃进、大饥荒。自那时以来,你看到哪个官方文件挑明这些事?1960年代主持调查大饥荒的三位大员将有关统计数字汇报给总理,周当即吩咐:烧掉!此三人早已谢世,仍然记得那些恐怖数字的,就只有上帝了。

诿过——几个最大的替罪羊是:老天爷,他总是和中国过不去,不时赐灾给中国,造成“三年灾害”;苏修,它在中国遭灾时乘机逼债,撤销援助;国内外敌对势力,他们“亡我之心不死”,进行破坏活动,等等。尽管后来较客观的分析几乎完全澄清了这些指控,但替罪羊们受点冤枉算什么!时间一久,大家都忘了,岂不一笔勾销。要紧的是,在节骨眼上一定得有人出来顶罪。

转移——不谈失败,谈成就总可以吧?那么大一个国家,哪能捡不出几件成功来呢。例如,在1960年前后,毕竟完成了一批重点工程,取得了若干技术进展,赢得了一批邦交国……。这些成就,岂不足以让人们心花怒放!所有这些,都适时地进了教科书。

其实,所有成就之中最大的成就是:权力还紧握在手!天下人岂不明白,权力能够干成什么事:它能够给历史化妆!如果权力到了别人手里,那么就一切休矣!这样岂不是:

唯有权力,才是对付失败的最顺心的工具!

西方的愚蠢

我们在打发失败时的那一整套智慧,能够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吗?它们具有普遍性、因而可归入“普世价值”之内吗?如果是这样,岂不又多了一重胜利!令人失望的是,这种胜利是得不到了,因为这一类的中国智慧,并不能用于西方,愚笨的西方人竟然学不来。西方人似乎有天生的恋败情结,就是紧盯自己的失败不放!

当然,我并不认为,西方人就是偏爱失败,乃至逢败必喜。人类的天性肯定是更喜欢成功。我只是强调,西方人在谈论失败时的障碍要少得多。有两大理由让他们的言败变得容易些,它们分别是文化上的与制度上的。在文化上,基督教的忏悔精神,使西方人在失败之后比较超脱,并不特别文过饰非、推卸责任。在制度上,合法反对派的存在,让公然掩盖失败、诿过于人的行为遭到政治上与道义上的激烈抨击,因而几乎成为不可能。

文化传统使西方人愿意言败,制度制约使西方人不得不言败。

现在就来看一些言败的事例。

德国是两次大战的战败国,这种尽人皆知的失败当然没法躲过。但至少可以学中国,不谈使自己不快的事;或者学日本,转移视线,不断强调“核轰炸”这一灾难。德国人确实有日耳曼人那种不能圆通处事的笨拙,偏偏要强调德国的战败,就当是说别人的事一样。他们的媒体、书籍、博物馆、学校等等,不断重复着那些早已成为历史的败绩,直至听者都厌烦为止。东方人该如何去理解这种民族呢?

英国人是比较骄傲的民族,似乎言败的难度也大些。但对于英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失败:在北欧海盗猖獗时期接连败于诺曼人;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最终败于法国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败于美国人;在殖民地战争中败于阿富汗人……,英国人并不掩饰,直接记述在他们的官方文献与历史著作中了。与其说这些失败记录了耻辱,不如说是记录了英国人积累智慧与世界影响力的过程。

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美利坚,颇有一些学习全世界的爱好,但就是没有学到回避失败的中国智慧。第一强国有失败吗?多着呢。只说较近的:1941年在珍珠港惨败于日本;在1950年的朝鲜战争中半败于中国;在1960年的“猪湾入侵”中败于古巴;1970年代从越南战争中失败退出;在克林顿时期的维和行动中惨败于索马里恐怖分子……所有这些失败都记录在案,看不出有什么重大的掩盖嫌疑,而且在朝野的各种活动与文化设施中表露无遗。就是对失败的珍珠港事件与越南战争,也都建立了专门博物馆。

西方人回避失败在制度上不可能,但就不能少说一点,至少不要过分渲染、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吧?但他们就是这样,以致你不能不疑心:西方人就是愚蠢!言败一至于此,哪里还谈得上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呢?但人家就是我行我素,世人能不骇怪莫名?

致胜之道

对付失败的策略,东西方如此不同,颇令人骇然。但人类总该有某些共同的东西。中国人熟记于心的一条格言是:失败乃成功之母。这肯定是人类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格言之一。东西方经常分歧严重,但在认可上述格言上,却具有高度共识。实际上,这原本是一条西方格言,不过翻译过来之后,感觉上倒属于了中华文化!这恰恰表明,在某些最基本的人类认知上,确实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近年来中国写手最爱用的一句话是“以史为鉴”。它涵盖了“失败乃成功之母”,但稍侧重于防止重蹈覆辙。两者都是东西方智慧的结晶,如果能运以致用,实在是上等的致胜之道!

或许更值得关心的是:如此宝贵的致胜之道,是用于决胜千里,还是废置库房?细察之下,竟令人不胜悲哀:本来具有高度共识的人类,在实际利用失败这一点上,其表现却如此不同!关键的区别仍然是:敢于言败还是惮于言败。敢于言败者从失败中学到了致胜之道;惮于言败者侈谈以史为鉴,却一无所获。

敢于言败者胜——公认的两个榜样恰恰是曾经的战争祸首:德日两国。德国的表现没说的,目前的世界地位也无可争辩:欧洲的领头羊,无论经济还是科技都是世界领先者,至于准确的座次并不重要。只要提到一点:给世界提供最可信赖的精密制品的,是德国而不是“厉害国”。至于社会和谐、文明精进、福利一流,全世界都看到了。最大的证据就是:争先抢后涌向德国的移民潮。德国的胜利如此全面而卓绝,即使弗里德里希大帝、威廉大帝、希特勒再世,恐怕也无话可说。日本的形象稍差,主要是不肯认错这种亚洲通病作祟。至于在内部文明建设、经济复兴、科技创新、社会福利等等方面,其实并不输于德国。在今天高度发达的文明强国日本面前,昔日那个气壮如牛的武士道日本简直不足道!然而,那些眼中唯有强权而无文明的战狼,对上述事实既不关注、也不能理解。

惮于言败者戒——这也有两个榜样,可惜是负面的榜样,即中俄这一对。中国坚决不承认极左路径的失败,尤其不承认文革的失败,最近居然静悄悄地将“十年浩劫”改成了“艰难探索”,这就使千百万受害者的鲜血与眼泪白流了。无论世界的理性正义声音如何响亮,战狼们就是充耳不闻,他们只记得一件事:我们有GDP!他们并不知道,当年在全世界沦为笑谈的大清,其GDP也曾一度领先世界!

俄罗斯人并不笨,他们完全知道苏联制度的失败、俄罗斯顽固传统的有害、俄罗斯国力的脆弱、俄罗斯军队的外强中干、俄乌战争的羞辱性失败——这一切俄罗斯人心中都有数,但就是不肯认输,不愿改弦易辙,这就自酿苦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