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观点
说一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例子:
当我和亲人晚上吃饭的时候(和别人一起合租时),我随口说了一句动作小点,别吵着别人了。他来了一句让我彻底惊呆了,这句话是你怎么什么都怕人家呢?
这个时候我的元认知能力开始起了作用,为什么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呢?
我自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这样的考虑:自己能做的事情不去麻烦别人,同时做的时候尽量顾及别人的感受,不要让别人产生不好的感觉。比如关于利益分配了,能吃亏吃亏,吃亏是福,尽量不产生纠纷。
在工作的时候也听到同事这样评价,你能不能不要“畏畏缩缩,要大气一点”,像谁谁谁,你这样是不行的。
而今天我就试着利用元认知能力反思一下这样的行为,问一下自己我真的怕别人吗?其实想起来还是真有点怕的,我怕的是给别人带来麻烦,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肯定不是“老鼠见了猫”那种怕,但是很遗憾就给别人就下了这样的印象。其实还是有一种“怕的”,害怕因为做不好,而用力过猛或者表现不足的怕。
进一步说有点不敢真正坚持自己该有的权力,为了大家好而有点瞻前顾后,以至于给别人一个“怕这怕那”的印象。其实从我的角度看过去,他们只看到了“怕”的一面,直接的得出了结论,而没有看到或者进一步说没有想到“我为别人考虑的一面”。
其实我也有过“不怕”(做事雷厉风行,直抒胸臆)的表现,得罪了不少人,事后觉得这样不行,要试着改一下,脾气不那么大,说话不那么冲。
其实一个人的观点是很复杂的,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会影响你的个人观点。即使你想停止都没有办法停止。有些观点可以提到你的智慧,有些则可以让你深陷泥潭。为了更好的让你可以拥有高质量的观点,可以采用以下建议:
1.理解你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
其实你和别人一样,不断的通过你的感觉器官接受信息,进而感知这个世界,同时你也会探索这些信息究竟给你什么意义?
这种追求的动力是无时无刻都会存在的,有的时候增加,有的时候会减少,甚至也可以完全消失,其实绝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盲目性思维感知;二是批判性思维模式感知。
第一种观点的常见的表现是进入自己的大脑的都是支持你的观点的信息;批判性思维模式的表现则是调查问题,考虑替代意见,决定哪种观点最合适。
2.抵制你的意见主动当成事实。
其实这样做是很难的,并且是反人性的,因为一旦你接受了一个观点,就会情不自禁的和它生活在一起,同时也会在生活中找到印证你观点的证据。
因此,最重要的建议就在接受观点的时候,要保持这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观点更重要?
同时去搜寻各个观点支持的论据,去试着思考持有这些观点的人是怎样思考的,也去和他们交流,试着去发现自己的观点和他们的不同。
小心自己的思想进入盲目性思维感知。
当你感觉对一个人、一件事形成了印象、判断了是非,就要给自己一个提醒。我为什么形成这个观点?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它真的适合我吗?当然还可以问自己:什么更重要?这样提问让你有更强大的批判性思维。
Congratulations @kunpengding! You have completed some achievement on Steemit and have been rewarded with new badge(s) :
Click on any badge to view your own Board of Honor on SteemitBoard.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SteemitBoard, click here
If you no longer want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reply to this comment with the word
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