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钢笔的顾师傅》

in #story2 days ago

IMG_20250318_134132.jpg

顾师傅的钢笔修理铺藏在图书馆后巷,门前的梧桐叶落了又长,把他那块"妙笔生花"的木招牌衬得愈发古旧。推门时,檐下的铜风铃会轻轻摇晃,像是在提醒主人有客到。

他的工作台总是纤尘不染,玻璃柜里陈列着各色笔尖,从EF到B尖排列得像钢琴的黑白键。修笔时总要戴上老花镜,镜片上缠着胶布,却不妨碍他精准地调整笔尖的弧度。那双手布满皱纹,捏着镊子的样子却像个外科大夫。

最神奇的是他的"听诊"功夫。客人不用开口,他只要把钢笔在耳边轻轻一晃,就能说出毛病:"笔舌堵了"、"墨囊老化"或是"您写字太用力"。有回有个作家急匆匆跑来,他听完笔的"心跳"后说:"不是笔坏了,是您心里有事。"后来那作家成了常客,说在这里改稿子特别顺。

他的铺子里永远飘着淡淡的墨水香。墙角的小火炉上温着热茶,谁来了都能喝一杯。学生们最爱看他演示"点铱"手艺,将米粒大的铱粒焊在笔尖上,火花一闪,就诞生颗新的星星。

去年电子阅读兴起时,邻居们都劝他改行。他却买来3D打印机,专门复刻停产的老款笔尖。现在常有年轻人拿着爷爷的旧钢笔来修,他就着台灯讲每款笔的故事,仿佛在延续某个未写完的篇章。

如今铺子里多了块小黑板,写着"今日特修":免费给学生的考试笔祈福,给老教授的论文笔加油。最近他还收了几个徒弟,教他们"修笔如修心"的道理——要温柔,要耐心,要懂得倾听。

在这个打字比写字快的年代,顾师傅的修笔铺像个倔强的文化哨站。当铜风铃再次响起,总有人会放下键盘,想起钢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那声音里藏着的,或许正是我们日渐生疏的,与文字肌肤相亲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