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匠》

in #story5 days ago

IMG_20250318_134235.jpg

老李的修鞋摊支在巷口的梧桐树下,三块青砖垫着个倒扣的木箱,就是他全部的家当。晨光刚爬上树梢,他佝偻的背影就出现在老位置,膝上铺着磨得发亮的帆布,粗粝的手指捏着缝线针上下翻飞。

他的工具箱是个锈迹斑斑的饼干铁盒,里面装着大小不一的鞋钉、几团麻线和半截蜡烛。钉鞋跟时爱哼梆子戏,锤子敲打的节奏恰好合着唱腔,引得树上的麻雀也跟着啾啾应和。

最神的是他的"相鞋"本事。鞋子刚递到手里,他摸两下鞋底就说:"左腿使力重三分"或是"最近心里装着事儿"。有回来补皮鞋的年轻人,他端详完鞋跟却说:"鞋没坏,是走的路硌脚。"后来那年轻人换了工作,皮鞋反倒再没磨坏过。

雨季来临前是他的旺季。开胶的雨靴、磨薄的鞋底,在木箱前排成长队。他总在补好的鞋垫下多缝层软木,说:"让脚步轻快些。"那些经他手的旧鞋,穿起来竟比新鞋还舒服,像是记住了主人的脚型。

如今买新鞋比修鞋便宜,老李却收起了徒弟。最近他开始用碎皮子做钥匙扣,每个都嵌着颗从旧鞋拆下的铜钉。傍晚放学时分,孩子们总爱围着他看魔术般的补鞋手艺。

在这个崇尚快消的时代,老李的修鞋摊像首未写完的诗。当熟悉的锤打声再次响起,你会想起——有些痕迹值得珍惜,正如老李常念叨的:"鞋子要走出人样,才算是双好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