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悦玄承 || 不可漠视的传统文化 || 新年习俗
每年都会过年,过年成为华夏子孙不可或缺的部分,每逢过年,必然是全家人团聚的时刻,即使身处他乡之人,也会抓紧时间回家与家人团聚。
关于春节的由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由来与历史演变融合了自然节律、农耕文化、神话传说和历代习俗,以下是其主要来源和发展过程:
上古时代的自然崇拜与岁首祭祀
- “年”的概念:春节最早源于上古先民对自然周期的观察。古人根据农事周期和天文现象(如北斗七星斗柄指向)确立了“岁首”,即一年之始,称为“年”。“年”在甲骨文中象征谷物成熟,反映农耕社会对丰收的祈愿。
- 腊祭:商周时期,人们在岁末举行“腊祭”,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感谢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历法演变与岁首确定
夏商周差异:夏朝以正月为岁首(与今春节相近),商朝改为腊月(十二月),周朝则定为十一月。秦始皇统一后沿用十月为岁首。
汉武帝改革: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布《太初历》,恢复夏历传统,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称“元旦”,这一规定延续两千余年,成为春节的历法基础。
神话与民俗的融合
“年兽”传说:民间传说中,“年”是一种凶兽,每逢岁末出来伤人。人们发现红色、火光和爆竹能吓退年,由此形成贴春联、放鞭炮、守岁等习俗。
驱邪祈福:汉代后,春节逐渐融入巫傩文化,如挂桃符(为春联前身)、饮屠苏酒等,意在驱邪避灾。
唐宋至明清逐步定型
节日扩展:唐代春节成为法定假日,宫廷民间同庆,出现拜年、守岁、宴饮等习俗。宋代加入贴春联、压岁钱等民俗。
官方与民间互动:明清时期,春节仪式更加丰富,其中祭灶神、扫尘、逛庙会等活动盛行,节日氛围浓厚。
现代春节的正式确立
- 1912年民国政府改用公历,将1月1日称为“元旦”,传统农历岁首改称“春节”。1949年后,新中国正式确立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列为法定节日。
春节文化内核
- 家族伦理:团圆饭、祭祖、拜年体现孝道与亲情。
- 自然敬畏:通过习俗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感恩与顺应。
- 吉祥文化:红色装饰、吉祥话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全球华人文化认同的象征,更是全世界的文化瑰宝,2006年春节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俗话说得好,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过后,年味就越来越浓,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习俗... ...
腊月二十三
习俗:包芝麻烧饼,名曰“祭灶火烧”,即,祭拜灶神(送祭神)。
腊月二十四
习俗:扫除日。打扫房子,辞旧迎新。
腊月二十五
习俗:磨豆腐,做豆腐,吃豆腐渣,迎接玉皇赦罪大天尊。
腊月二十六
习俗:杀猪割肉,开始置办年货。
腊月二十七
习俗:宰年鸡,赶大集,提前置办春节所需物品。提前宰杀置办的原因在于,大年初一不能见血光,不吉利。
腊月二十八
习俗:打糕蒸馍;贴窗花、门画;挂红灯笼。贴窗花,贴对联,贴门画等可以代替桃木剑起到驱邪缚魅的作用,而桃木又是五行之精。
腊月二十九
习俗:上坟请祖上大供,准备过年的各种活动,需要当天完成,然后在家置办酒宴,人们往来拜访,此乃“别岁”。需要知道的是,腊月二十九又被称为“小除夕”——腊月为小月时,二十九为农历年份最后一天,腊月为大月时,三十为最后一天,此时腊月三十为“大除夕”。
大年三十
习俗:守岁;放鞭炮;过除夕夜;辞旧迎新;吃饺子、馄饨、面等美食。
正月初一
习俗:邻里拜年,放鞭炮,占岁,聚财。需要注意的是,大年初一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会破财。而大年初一的早餐则适合汤圆,寓意着“得元宝”。
正月初二
习俗:拜年,润女带着女婿走娘家。回去还需准备礼物,礼物需要成双成对,也需要准备一些礼品、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在娘家吃午饭。正月初二也是开斋日,需要祭拜财神。
正月初三
习俗: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老鼠嫁女儿,需要早睡;猪日;烧门神纸(南方地区有一些会选择正月初六烧)。
正月初四
习俗:焚香迎接灶王爷。
正月初五
习俗:迎财神;开店开张放鞭炮。
正月初六
习俗:送穷神,这一天需要打扫家里,丢弃破旧物品,换新物品。
正月初七
习俗:摊煎饼;吃七宝羹;登高踏青。
正月初八
习俗;放生;祭祀星君烧香顺星。
正月初九
习俗:玉皇大帝圣诞,需要焚香,放鞭炮恭贺玉皇赦罪大天尊圣诞。
正月初十
习俗:为“石头日”。不动石头,预祝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
习俗:祭拜紫姑(请紫姑);也是女婿日,岳父需要宴请女婿。
正月十二
习俗:搭建灯棚,为元宵节赏灯做准备。
正月十三
习俗:买灯笼,做灯笼;点灶灯;点彩灯,吃汤圆。
正月十四
习俗:拜临水娘娘,保佑妇女孩子健康;试花灯。
正月十五
习俗:元宵节赏灯;吃元宵。
虽然现如今的春节年味越来越淡了,但是大家还是愿意过年;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遗忘传统习俗,但是这确是需要被继续传承的,需要被继续记忆的。
君子遇事,必先事天而后决行;小人遇事,不事天而先行,行而有损,怨天载道。
算命看事或是学术交流者(备注缘由,非诚勿扰)👇

✅紫微斗数看人生运程
✅周易卜卦问事
喜欢本篇文章者欢迎打赏,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