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历史学
吴军老师在得到专栏里面讲过,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搞清楚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并且看清楚未来发展的方向,以便在一个大规模的时间和空间内看问题。
很多人在讲,学习历史是以史为鉴,避免犯历史上曾犯过的同样错误。但其实,这个功效很有限。首先,历史上不可能发生同样的两件事情,因为时间变了、空间也变了。彼时的选择不一定适用于此时的选择。
其次,根据归纳法无效的原则,先前的经验不一定有适应于现在的情况。
施展老师把历史第一性原则归纳为:欲望和秩序。
第一个是内部动力:人的欲望
第二个是外部约束条件:在博弈过程中,各种资源以及人的结构性关系。
有了欲望和秩序这两个因素,首先会达到一个博弈各方之间的动态平衡,然后由于外部变化或者新技术将这种动态平衡打破,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各个博弈方的平衡,以次往复,行成历史。
文章中列举了一个案例来说明,
在周朝诸侯割据的年代,有3个主要的博弈方
第一个:君主(一级诸侯)
第二个:贵族(二级诸侯)
第三个:平民
周天子在推翻商朝后,将地域分给一级诸侯,随着发展,一级诸侯的势力慢慢扩大,将自己管辖不到的地方城池再次分封给自己的直属亲戚。从而形成二级诸侯。慢慢的二级诸侯逐渐壮大,势力超过一级诸侯,一级诸侯对二级诸侯逐渐失去控制。由于二级诸侯统治着普通平民。一级诸侯一直琢磨怎么加强自己内部的统治力。
直到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铁器
由于铁器的发明,平民耕种的生产力大大提高,原来他们连二级诸侯给他们的井田都耕种不完,现在出现了铁器,牛拉铁犁的耕种效率不在满足二级诸侯给他们的井田。他们有精力去开垦自己的私田。于是一大波平台跑路了。这直接导致二级诸侯势力的下降,原有的平衡态即将破溃,所以二级诸侯势力要控制他们。此时一级诸侯只要给平民一定的庇护,那么就是在收买人心,削弱二级诸侯的势力。于是就有了一级诸侯和平民的联盟。
之前文章中介绍过王东岳先生把文化定义为:
人类面对其生存结构谋生行为的总和。
两者在大尺度上对历史以及文化的定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细想,人的第一欲望就是 生存,更进一步就是生存的更好。
欲望和秩序 就是发生在我们周遭。用施展老师提供的历史第一原则的角度去阅读历史,的确会有很大的启发。
以后,但凡是阅读历史相关的书籍,我都会先按照施展老师的历史第一原则观进行阅读。分析当事人内部的欲望,以及是如何通过外部资源的调配、以及如何协调各个博弈方的关系。最终达到一种平衡态,最后又是什么技术或者外部变化将此平衡打破。
这种方式无疑会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方法,我愿意尝试。
Following you! +v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