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生活中丰富个人感受

in #free3 days ago

在日常的生活中丰富个人感受

人的一生,如果按照平均寿命80年来计算,大约可以分为4000多个星期。在这漫长的人生旅程中,大部分人前20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专注于学习和成长。接下来的30年,则是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个人拥有几段不同的职业生涯已经变得很常见。每进入一个新的职业,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体验着不同的人生。

在《7年就是一辈子》这本书中,李笑来提到,一个人只需要7年时间,就可以从一个行业的新手成长为精通该领域的熟手。这意味着,每7年,我们就有机会体验一段全新的人生。以我自己为例,我在房建施工领域已经工作了14年,从新手到熟练工,我用了两辈子的时间,确实长了一些。

现在,我正处在第二段职业生涯中,虽然有时会感到困惑和迷茫,但生活总是要继续的。面对迷茫,我会去观察和请教那些处于相同阶段的人,看看他们是如何思考和应对的。我也会通过阅读和行动来寻找答案。因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我们才能深入思考,切身体会到问题的本质。空想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行动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我们常常容易想得太多。其实,很多答案往往在行动中自然显现。我在罗振宇的《启发》这本书中读到关于职业选择的观点:大多数人更倾向于稳定,做自己熟悉的事情。但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转行呢?通常是因为在原有行业难以继续发展,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有些人转行后能在新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也有人难以适应。最终,关键在于我们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什么,以及我们拥有哪些资源,采取什么行动去实现这些目标。毕竟,这个世界讲求的是价值交换。我们付出的或多或少,但从长远来看,价值终将趋于平衡。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人的一生大约有4000周。其中,1000多周在学校度过,约1500周用于工作。那么,如何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如何让这具肉身在4000多周的时间里体验更多、感受更深、精神更饱满?毕竟,人生在世,很大程度上是由体验和感受构成的。
就像苏轼在《赤壁赋》开篇所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段文字不仅描绘了当时的场景,更传递出一种从容淡泊的人生态度。
在文章中,作者主要抒发了自己的感受。

同样,白居易的《琵琶行》也是如此。"……商人重利轻别离。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的诗作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正是因为他能够将深奥的情感转化为大众易懂的语言和文字。他的诗作不仅能让老妪理解,也能让孩童听懂。

苏轼和白居易的文字已经流传了1000多年,至今仍被收录在教材中,进行最大范围的传播。这充分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感受力。尽管他们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的思想、文字和感受依然影响着后人。根据一个定律,一个事物如果已经存在了多久,那么它很可能还能继续存在同样长的时间。因此,苏轼和白居易的文字,既然已经流传了1000多年,大概率还能再流传1000多年。

他们的文字滋养着人们,在困惑和困顿中给予精神力量和寄托。希望每个人都能打开自己的觉察,运用第六感,去感受和感悟生活。创造更多的小确幸和小幸福,让自己的感受更加丰富,精神更加饱满。

让自己的生命宽度更宽广一些,从而让时间更充裕,生命质量更高。这是今天我对生命感受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思考与行动:

  1. 你是否记录自己的生命记录表?每个月划掉一个,提醒自己时间的流逝?
  2. 如何提高自己的感受能力?
  3. 如何让自己每天的生活质量更好?

这是我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最重要的是去实践,去行动,最终你能践行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如果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请把它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