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聊中积累价值实现成长
在无聊中积累价值实现成长
在何帆老师的《变量》中提到,一些非常赚钱的企业,其实每天都在做着重复而枯燥的工作。虽然这些工作看起来很无聊,但却很有价值,既有创新性,又能带来丰厚的收益。他举了昆山一家企业的例子,说这些企业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会储备发展力量,而在经济不景气时反而会选择扩大产能。平时,他们就在日复一日的积累和等待中,为未来的机会做准备。
这个例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很多奥运冠军,其实也是在日复一日、枯燥无味的训练中坚持下来,只为四年一次的奥运赛场上那几分钟的表现。刚拿到金牌后,他们又会投入到新一轮为期四年的准备中。这四年,就是一千四百多天的重复训练和等待,需要在无数次的平凡和无聊中坚持下去。
回到我们的生活,其实也是一样的。很多事情都需要长期、持续地去做,比如践行人群里常说的:每天读书、健身、帮助朋友、陪伴家人、坚持投资定投。这些看似平淡的日常,其实都是在长期的实践和等待中,为未来的机会积蓄力量。
在交易市场也是如此。为什么频繁交易往往会亏损?因为上涨、横盘和下跌的概率各占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只有上涨的概率是33%。没有办法让每次操作的胜率都超过50%,再加上手续费和追涨杀跌带来的损失,最终很难获得理想的收益。
所以,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收益往往是负数。
回到个人的职场,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成长和机会,都是在长期的积累中悄悄发生的。当机会出现、当组织发现你有能力胜任时,自然会提拔你,给你更多资源。
就像冯唐老师在讲《道德经》时提到的一个例子。当年他在麦肯锡工作,公司要提拔三名项目经理,他的各项表现都非常突出,甚至比最终被选上的三个人还要优秀。但最后,他却没有被选中。于是他去问上级领导,为什么自己没有被选上,明明已经达到了公司的所有要求。
领导的回答是:“你不用着急,迟半年也可以的。如果你的表现依然这么出色,公司和领导都会看到你的。”于是,冯唐老师没有据理力争,而是选择继续默默努力了半年。最终,他还是当上了项目经理,只是比别人晚了半年。他后来反思,如果当时自己据理力争,非要马上当上项目经理,或许会有短暂的高光时刻,但公司和领导可能会因此对他另眼相看,甚至感受到压力。这其实也是一种值得思考的角度。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好好锻炼身体、认真生活、陪伴家人,这些看起来平淡甚至有些无聊的日常,其实都是在为未来积蓄力量。
如何在平淡中寻找乐趣,让自己心甘情愿、开开心心地去做事,在无聊中做出有意义的事情?这让我想起定投践行群的slogan:读书、健身、帮朋友、陪家人。这些都是可以终身践行的事情,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刻。
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某个时刻的估值涨跌而频繁操作,而是应该回归价值本身,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让价值的分量越来越重。最终,我们才能稳稳当当地收获应得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幸福所在。
估值被低估是再正常不过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需埋头扎根,努力做事。当自己被严重低估时,正是自己做老板、闯出一片天地的好时机。虽然过程艰难,但做着做着,就会真正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因为行动构成命运,行动塑造人生。
一个人的平均寿命不过七八十年。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真正活出自己,活得精彩,实现财务自由?真正的财富,是再也不用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时间。刚开始时,这确实很难做到,但我们可以通过积累逐步实现:从一份时间只卖一次,到一份时间卖多次,再到学会用金钱和时间去赚钱。这才是通往自由的道路。
虽然每一步的升级都很难,但至少我们知道有这么一个路径。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做这些事情,最终将会收获自己的价值,收获自己的自由。
思考与行动:
- 你如何在平常中重复地去做,在无聊中持续进步?
- 你的价值是否常常被低估?低估的时候你要怎么做?
- 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终生愿意去做的事情?
这是今天关于日常生活中,如何在无聊中持续进步、重复地做的思考。十年磨一剑,打磨自己,当机会出现时锋芒毕露。
希望这些思考对你有所启发,最重要的是用行动去实践你的成长。
如果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请把它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