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差只是因为重复的太少
太差只是因为重复的太少
今天在富足人生社群,听了五位战友的分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各有各的特点和擅长的领域。总结来说,这是一群每天坚持定投理念的战友。大家在前进的路上不会感到孤独,也不会觉得迷茫,因为人生有了指南针,知道每天的努力方向。经过两个大周期后,肯定会有复利式的回报。
其中一位战友分享了他如何用 AI 创建智能体,并通过售卖智能体获得了六位数的收入。他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研究了上百个智能体,才做出了自己的产品。他给出的建议是,如果刚开始不知道要写什么,就先写出一百篇有用的文章;如果不知道看什么书,就先定下目标,输入一百本好书。
这给我的启发是,没有什么能力是天生的,也没有什么好的产品是轻而易举做出来的,背后都需要大量看不见的积累。光是“100”这个数字,就能把绝大多数人拦在门外。比如,做出一百个好的问题,写出一百篇有用的教程或文章,或者完整阅读一百本好书,这些都是有效的输入和积累。
输出、输入和处理,然后再输出,其实就是一个循环。之前有一门分享程提到,你之所以做得不够好,只是因为你重复得太少了。所以我也反思了自己和战友之间的差距。有些差距,其实就是因为自己在某些事情上重复得太少,结果做出来的成果就没有那么好,创造的价值也不够高。
另外,还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资产。要把个人最有价值的注意力资源,投入到最值得重复、迭代和改进的地方,直到把某项技能练到非常熟练。只要在某一个方向上投入足够多的时间,肯定能超越身边的绝大多数人。
最近这段时间,我的输入和处理变少了,导致想法变得固化,表达也不流畅,写出来的内容也不理想。这就像老师之前遇到的写作瓶颈(writing block)一样。那怎么办呢?只能继续大量输入和处理,才有内容可以输出。
当基础打牢之后,很多创新其实都是用这些基础的组合和变化来实现的。因为所有没有创意的工作,迟早都会被 AI 取代。没有创意的生产,最终也会被机器人替代那些重复、机械的工作。
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持续输入,大量输入。就像芒格家里的孩子说的,他的爸爸芒格就是一个“长着两条腿的书架”。
巴菲特的80%时间都用于阅读。如果一个人进行大量的优质文本输入,他绝对不会平庸。许多顶级投资者都将大量时间用于优质的文本输入,如财经杂志和书籍,以此作为大脑的精神粮食。这种输入最终能帮助他们思考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在市场中获取相应的收益。
当遇到写不出的情况时,应该停下来,去观察、体会和阅读,进行大量的感知输入,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思考与行动:
1.你身边是否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战友?
2.当讲不出或写不出时,你应该如何应对?
3.你是否有大量阅读的习惯?
以上是关于“你之所以做得不够好,只是因为你重复得太少”的个人思考与实践,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最重要的是用行动去实践,通过练习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如果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请把它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