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料越抽象利润越高
生产资料越抽象利润越高
在李笑来《财富的真相》这本书中反复告诉这句话,生产资料越抽象利润越高。
那知道了这个道理或方法要用在哪里,要怎么举一反三?
在我个人的生活与学习中一直受到李笑来老师的书籍影响着。
事实上,他一直在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一点。每天,他都保持着一定的阅读量,每天有几个小时的高质量文字输入和视频输入,这些可以称作他的“精神粮食”。据他自己统计,在亚马逊上购买的电子书以及配套的有声书已经有400多本了,而且大部分都是英文原版书。
他的输入是高质量的,经过思考、处理和加工后,输出的内容同样也是高质量的。正如计算机领域常说的那句话:“Garbage in, garbage out.”——输入什么,输出就是什么。他自己也曾说过,要写出一本好书,至少要精读100本好书。读完之后还要反复思考、加工和处理,最终才有可能产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
为什么说生产资料越抽象,利润就越高?在现实中,贸易商店、工厂、生产车间的利润率其实并不高,只能依靠大规模、以量取胜,从低毛利中获取相对较高的利润。而生产资料越抽象,比如说建筑工地的工人和用计算机工作的程序员,谁的生产力更高?显然是程序员更高,因为他只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进行生产,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还有机会被无限复制。
金融领域的生产资料同样非常抽象。它的底层是资产,而资产的底层则是金钱。除此之外,还有依靠创意进行生产的行业,比如艺术家和艺术品。创意本身来源于灵感,经过生成后再落实到现实中。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生产资料越抽象,利润就越高,那么从个人角度来看,应该如何实践和落实这一点,把这件事真正做好呢?就像古话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为什么书中会有“黄金屋”?因为有些信息本身就非常有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有中介专门去寻找信息,然后通过信息差来获利。
对于个人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从事那些与抽象生产资料相关的工作。例如,程序员、律师——律师以法律条文为生产资料,金融家,以及现在流行的区块链行业,还有一些顶级科学家,甚至是当前非常火热的通用人工智能(AI)领域。这些领域的生产资料都非常抽象,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相关技能,因此其中的利润也相对较高,门槛也比较高。
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无法像机器一样累积,所以如果明白了“生产资料越抽象,利润就越高”这一点,个人就应该主动去积累知识,主动去练习相关技能。
让自己具备组织抽象生产资料的能力,从而生产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进而获取高额利润。例如,习得一门外语需要约1000小时的练习。如果每天练习3小时,大约一年就能掌握一门外语。我看到外贸站的毕娜老师会几门语言,柯小平老师会五门语言,但往往只看到他们的成就,而忽略了背后数千小时的努力和练习。
我曾看到一条微博提到,美团的王兴2017年间仍在努力学习英语,研究每个单词的用法。这提醒我,看到别人成功时,也要看到他们付出的看不见的努力,才能获得这些生产资料。一个人读一本书会聪明一点点,读十本书会更聪明,读一百本书就有可能写出一本书。这也是一种利用抽象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的方式。
思考与行动:
- 你的工作内容中,生产原料主要依靠什么?
- 如何获取抽象的生产资料?
- 如何组织抽象的生产资料,生产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以上是对“生产资料越抽象,利润越高”这句话的思考与行动,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最重要的是用行动去实践你的生产道路,让你的利润越来越高。
如果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启发,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