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上限很高的事情做

in #free17 days ago

选择做上限很高的事情

一、选择上限很高的事情做
今天从娃哈哈创始人、著名企业家宗庆后学到了两个重要的精神:第一个是选择上限很高的事情,第二个是面对约束条件时,要学会吸收并利用这些条件。

从第一个精神讲起:选择上限很高的事情。
这是宗老先生的故事,这是1987年那个闷热的夏天。当时,宗庆后老先生在41岁时,骑着自行车去学校联合工厂招标。工厂给出的条件是:一年的营业额要达到40万人民币,并上交4万元的利润。
在1987年,一斤猪肉的价格大约是5毛钱,万元户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富有的象征了。然而,宗庆后在招标会上提出了年上缴10万元利润的条件,成功获得了这个校企工厂。

起初,他卖文具和一两毛钱的食品,每件商品只能赚5分钱。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选择毛利率更高的产品——花粉液。这个决定让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之后,他接手了一个濒临破产的工厂。尽管当时大家都在反对,但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这个工厂有200多名员工,场地规模很大。宗庆后意识到,光卖别人的产品,竞争力始终掌握在别人手中。要想获得足够的利润和定价权,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工厂。因此,他力排众议,拿下了这个亏损的工厂。这是一个下限有限,但上限无限的思维例子。

第三个例子是他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的决定。当时一条广告的费用高达14万人民币,而他的公司只有10万人民币的预算。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了这个高上限的策略。

虽然资金不足以投放这条广告,但宗庆后还是东拼西凑,借来了钱,坚持把广告投了下去。因为电视广告能够覆盖全国大部分观众,这无疑是一个上限极高的选择。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我们做一件事时,不应该只关注它的下限或风险,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它的上限有多高。

打个比方,当你发现一条快速发展的赛道时,就像遇到了一艘即将起飞的火箭。无论是卧铺、站票还是抱着,只要有机会上去,就要先抓住,跟上这趟飞速发展的列车。因此,我个人深受启发,这种"上限思维"对我影响很大。

二、吸收约束条件

比如创办一家企业,即使小企业可能亏损几万块钱,但个人的成长空间是巨大的。为什么?因为你既是老板,又是员工,还要做客服和售后,全套流程都要亲力亲为。这样干一年,可能抵得上别人十年的进步。其次,如果一个人不想再为别人打工,可以尝试自己做老板。虽然创业九死一生,但它能极大地提升个人能力和开拓眼界。

经商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把别人的产品销售出去,同样是一种上限很高的思维。另一个重要的启发是:要学会吸收约束条件,而不是与之对抗。这让我联想到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以娃哈哈的经销商体系为例,宗庆后正是通过巧妙地利用约束条件,将其转化为发展动力,最终实现了企业的腾飞。

无论是总经销商、分经销商还是零售商,每一季都能赚到钱。但每一级都需要缴纳一定的押金和保证金才能拿到货。这样做不仅保证了各供应商之间不会串货,还能让供应商们齐心协力,共同盈利。这背后的思路就是利他思维——把别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同时,这也是利他又利己的体现,让别人挣钱的同时也能让自己挣钱。

所谓的吸收约束条件,就是先明确自己未来3到5年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倒推回来,根据当前的约束条件去配置资源、能力和时间,努力奋斗,从而吸收并利用这些约束条件。通过配置一定的资源、能力和资本,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成长系统和赚钱系统,最终吸收并转化这些约束条件。

这给我的启发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时间。因为时间是有上限的,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这就是最大的约束条件。如何让这个终极的生产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在于选择那些上限很高的事情,比如读书、帮朋友、陪家人、健身等。这些事情的上限非常高,值得一生去做。所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用时间的行动去铸造。

当我们跨过成本线之后,就会遇见未来的自己。
思考与行动:
1.关于上线思维,你是否做过哪些具有无上限思维的事情?
2.面对约束条件时,如何把其中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3.如何将上线思维和约束条件应用到你的个人生活和工作上?

这是今天学习娃哈哈创始人、著名企业家宗庆后先生的两个精神后的感悟。
希望这些内容能对你有所启发,并促使你写下自己的行动清单。

最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你的想法和精神。如果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请把它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