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文字到底是用来做什么?
思考——文字到底是用来做什么?
在李笑来的写作公开课中,他抛出了一个思考问题“文字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绝大多数人对文字的使用都不及格的(包括现在的我),因为李笑来举例子说,如果一个人的文字能力及格的话,就能写好广泛传播的文章,就能做好演讲,显然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
哈哈,还好现在意识到了,就去积累和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有更好的进步。
以下是从四个维度沟通文字的用处。
文字的本质功能贯穿人类文明发展的全过程,其核心作用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作为感知的载体(基础功能)
文字是人类突破生物局限的「感知延伸工具」,通过记录、存储、传递多维度的感知体验。
记录瞬时体验:将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体验转化为可保存的符号系统(如李笑来在作业中要求用300-500字精准传递特定感知)
跨时空传递感知:文字突破声音的时空限制,使孔子、苏格拉底的思想得以流传
构建感知共识:通过共同文字符号形成群体认知基础,如商业文案通过文字激发用户情感共鸣
二、作为思维的脚手架(认知升级功能)
文字是思维进化的核心工具,李笑来多次强调:
递归思考工具:文字记录使思考可迭代,"每次写作都是以上次思考结果为输入",形成思维复利效应
抽象化训练器:文字使用强迫大脑处理抽象概念,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关键
元认知镜像:写作过程倒逼思维清晰化,"不写作等于不思考",文字成为检验思维漏洞的镜子
三、作为经验的压缩包(知识传承功能)
跨代知识积累:文字使人类摆脱基因遗传的局限,形成可修正、可扩展的知识体系
经验结构化载体:优秀教程需将散落经验转化为「目标-步骤-总结」的逻辑模板,如微信互联网创业方法论
认知复利工具:通过文字构建的知识网络产生叠加效应,如编程语言/MATLAB等专业符号系统
四、作为价值的放大器(财富创造功能)
个人能力杠杆:文字处理能力是生产/销售/投资的基础,李笑来强调"写作很多时候是写给自己,但对别人有用就会赚钱"
商业价值载体:渠道建设与文字创作结合产生复利,如通过公众号/视频号等渠道放大内容价值
社会资本介质:文字构建信任关系,"做事先做人"的底层逻辑需要文字传递价值主张
写作课的启示
李笑来在课程中反复强调的实践方法论:
- 破除表达欲陷阱:从"自我表达"转向"有效沟通",关注读者认知提升而非作者情绪宣泄
- 结构化训练路径:通过100篇教程写作训练,掌握「已知→未知」的逻辑框架
- 渠道思维培养:认知到"创作零门槛,真正门槛在渠道",需同步建设发表平台
- 反馈驱动迭代:收集用户反馈持续优化内容,如直播写作《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的创作过程
在AI时代,文字的核心功能并未改变,但创作范式发生重构:工具使用能力成为新维度(如用ChatGPT辅助逻辑校验),而文字承载人类独特感知与深度思考的能力愈加珍贵。正如李笑来在《多语的真相》中强调:语言文字最终传递的是思想而非符号,美丽的思想用任何语言表达都具备穿透力。
思考与行动:
1.如何用文字表达你的五官感受?
2.如何用文字放大你的价值?
3.如何提高你的写作能力?
这是今天分享的内容,如果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启发,请写出你的感悟和行动清单。
最重要的是,用行动去实现你的想法。
同时,如果以上内容对你有启发,请写下你的感悟和行动计划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