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是一门成长的长期实践工程

in #free8 days ago

育儿是一门成长的实践工程

今天看到一个博主,推荐一本书,就买了。
讲的是财新主编王硕和他的爱人娄夷,以及他们的公众号“Better Read ”。他们把公众号里的文章整理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做《一切和孩子说》。这个博主提到,高认知的家庭能让孩子的认知水平比同龄人领先十年。
所以我就去出版社的旗舰店买了这本书。其实我一直觉得,像这种书是必须要常买常看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经常因为无知而吃亏,经常被“南墙教育”——就是撞了南墙才知道错在哪里,撞得头破血流才会去改正。其实,获得认知最快捷的方式就是从书本中获取。当然,还有其他方式,比如在做事的过程中,或者在和高手打交道的过程中。
不过,书买回来还得认真去读,要一字不差地读。读完之后,觉得对自己有用的部分还要去践行。因为认知的刷新不仅仅是看完书的那一刻,更重要的是最终能落实到自己的行动和做事的成果上。
我在“Better Read”这个公众号里也看到过几个王硕老师育儿的小故事。比如说,他们家的朵拉和二宝在产生分歧、有争议的时候,王硕老师会模拟一个小法庭。大家分组,设定被告,然后按照法庭的形式,先讲一下简单的规则,确定谁先说、谁后说。接着,双方提交证据、交换证据,最后根据证据作出裁决。
故事才能深入人心
包括娄夷在内,他们还写了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这也是我现在面临的教育问题。主动性其实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需要在游戏或者互动中有意识地培养。比如,让孩子主动完成作业、主动阅读,或者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拖地、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收拾碗筷等等。这些都是主动性的体现。其实,只要把这些主动性培养好了,学习成绩自然会高于平均水平。而且,等孩子步入社会后,一个组织也更喜欢那些有主观能动性的新成员。
书里还有另一个故事。王硕老师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引入一些概念,并展示给孩子看。比如,他会问朵拉有没有吃过香肠,觉得这个香肠怎么样,然后顺势把“切香肠博弈”这个概念融入到日常对话中,让朵拉去理解。同时,也让孩子思考这些概念背后的意义。朵拉听完后,还能给出自己的思考,比如说:“那我以后不和用切香肠博弈方式的人做交易,甚至不做香肠的生意不就可以了吗?”
其实,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但有些人长大后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和别人一模一样,甚至人生轨迹都很相似;而有些人却能保持独立思考,拥有自己的想象力,最终做出属于自己的事业。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独立思考与行动。在与孩子相互陪伴、成长和教育的过程中,这是一个长期的实践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改进和优化。在相互的陪伴和成长中,将自己拥有的认知和最重要的方法论传授给孩子,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工具和方法教给孩子,剩下的路怎么走,做出什么样子,那是他未来在生产生活中的选择和聚焦。因为孩子现在有无数种可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聚焦到自己喜欢的选择和道路上,最终构成他自己的人生。
作为家长,也是如此。家长不能只说“我做不到”,这会让小朋友感到困惑、难受和痛苦。因此,家长应尽可能在多方面以身作则,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以身作则,家长可以耳濡目染地影响孩子,让孩子在成长路上遇到每一个困难和关卡时,都有心理能量和方法论去解决和闯关。最终,孩子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断成长和进步,实现幸福与富足。
思考与行动:
1.关于读书,它是提高认知的最好方式。你如何理解这一点?
2.在成长的路上,读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助力。
3.有哪些认知对你帮助最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有哪些事情做到了以身作则?
以上内容是我对王硕和娄怡老师育儿实践的学习与思考,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行动实践出自己的教育方法。
如果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