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方法论——学、练、用、造
学习的方法论——学、练、用、造
一、熟手要会拆解和组装
关于学习中的“学、练、用”的拆解,我在李笑来的文章中看到一个有趣的例子。演员王劲松被问到如何演得那么好时,他说:“演一场戏就像拆解200多个零件,然后再组装回去。如果哪个零件有问题,处理好它就可以了。”这个例子如何理解呢?
以开车为例,普通驾驶员只需要掌握方向盘、刹车、挂挡和油门,就能把车开走。但发动机里的零件如何拆解、替换,那是汽车修理工的事情。同样,演员要演好一场戏,需要把戏中的几百个步骤提炼出来,再重新拼装,这样就能演得很好。
李笑来把这个故事总结成一个原理:做一件事,先拆解,再拼装,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他在练习吉他时,也是通过放慢速度,让手指自然记住动作。在投资中,把钱投进去再赚出来,也是一个漫长的拆解过程,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思考。
所有的学习都可以分解为四个步骤:学习、练习、使用和创造,也就是“学、练、用、藏”。
二、长期的进步还是要创新
回到今天得到的课程《理想的产品课》,在16节课中,李想归结出一个核心观点:一个组织要不断成长。而组织的成长需要三个关键因素来支撑:
一是企业文化。李想认为,只要一个人不断成长,他就能不断进步,做出有价值的事情。但光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无法管理好整个产业链的。以汽车工业为例,涉及采购、生产、运输、销售、营销、管理、门店等多个环节。李想坦言,即使他一天24小时都投入其中,也无法搞定所有事情。经历过之前的困惑和挫折后,他意识到需要请比他更优秀的人,并给予充分的信任,才能推动事情向前发展。
二是团队之间的协作与信任。李想强调,只有通过团队的力量,才能实现组织的持续成长。
三是鼓励创新。李想提出,当员工在创新过程中犯错时,不要惩罚或给予负面反馈,而是要鼓励。因为如果员工一旦犯错就受到处罚,他们就会倾向于掩盖错误,而不是积极尝试创新。只有在鼓励创新的氛围中,员工才能大胆尝试,推动组织不断进步。
甚至会让错误被掩盖,进而导致企业的生产和组织进一步不健康。回到华山老师讲的品牌资产,这两天看他的《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我对品牌资产这个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所讲的品牌就是资产,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件事情。所有的品牌就是买我产品,传播美名。那品牌又加上资产,怎么理解?品牌就是超级符号。
就像华杉老师两兄弟的广告,在各大飞机场的灯箱广告,还有高速公路的广告,他们都会持续投入,每年持续增加,持续放大这个信号,让它沉淀为人们心中流传的画面或通俗的语言,进而形成虚拟品牌资产。而且,投入的越多,沉淀的就越多。最值得记住的品牌资产就是:买我的产品,并传我的美名。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做到却不容易。
需要企业的一把手去推进和落实,并且还得长期持续的资源投入。所以这句话简单,但做到不容易。回到学习的方法论,学、练、用到这里。因为每个人学会的方法论的方式不一样,获得的路径不一样,但是最终的结果就大相迳庭。因为都知道,把一件事情拆解、组装,再拆解,再组装,直到反复去做,把那件事情做成为止。
这就是学习的秘诀:
思考与行动:
1.关于学习方法,你有什么独门秘籍吗?
2.对于企业而言,不断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一味关注价值,你怎么看?
2.关于个人品牌,你觉得什么才是关键?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以上内容对你有启发,请写下你的行动清单,最重要的是用实践去验证你的想法。
同时,如果这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欢迎转发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