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很简单,你得理解方法背后的原理steemCreated with Sketch.

in #cn7 years ago

一、方法很重要,理解方法背后的原理更重要

我有个习惯,一旦打算学某样东西,会下意识的先研究学习方法。我的经验是,这样做初期可能会踩很多坑,但一旦找到了方向,就必然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大约一个半月以前,我决定要好好学英语,于是开始了一段英语踩坑之旅:

1、报了一个“60天听懂VOA”的课程,坚持三周后放弃;

2、报了“薄荷阅读”的课程,一周后放弃;

3、参加了《Principle》每日朗读一分钟活动,与搭档互相监督,目前已坚持48天;

4、背英文演讲稿,每日一句,素材是得到APP赠送的《Harvard 2007 Commencement Address》(By Bill Gates ),一开始是自己背,后来跟帅气小伙伴阿力结伴互相监督,已坚持57天。

5、在“英语流利说”APP上报名了30天的定制体验课程,每天学习30-60分钟,目前已体验3天。

试了这么多方法,到底哪个方法更好呢?不知道。我上面用过的这些方法,肯定有一些是有效的,甚至可能每一个方法都会有效——只要能长期坚持。

真正的问题在于:由于不理解方法背后的原理,根本无法做到“长期坚持”。

在踩坑的过程中,我想通了这件事情:方法很重要,方法背后的原理更重要。学习方法,真的不能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

学习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并不是要花很多钱,而是要付出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而长期有效的方法又未必能短期见效,当无法做到“坚信”时,就会有个小人时不时冒出来问你:“你确定这样做真的有用?万一坚持学了一年半载却发现根本没用,岂不是浪费时间?”这时你会觉得这个质疑格外有道理。虽然你一开始还是会说,再“坚持”一下,但意志力耗尽、半途而废的结局已经注定。

很早之前我就听说过李笑来老师写的《人人都能用英语》这本书,一直没有读。当我意识到理解方法背后的原理比方法本身更重要时,我决定好好读读这本书。不要问我为什么认为这本书一定会讲原理,我只是从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去推测而已。万一这本书不讲原理,再找别的书就好了。好在我的推测没错,这本书确实帮我想通了很多问题。

二、《人人都能用英语》帮我厘清的一些观念

1、相信自己能够像使用母语一样使用英语,甚至,能把英语用得比母语更好。

原理:人脑是可塑的,并且从始至终都是可塑的。

书中引用了很多科学研究的结果,在此不赘述。在这一点上,我个人倒是没什么困扰——我相信自己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长期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做到。不过我倒是听很多人说过这样的话:我可能是没有语言天分吧!下次别人再这么跟我说,我就告诉他:人脑是可塑的,并且从始至终都是可塑的。

2、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能流利阅读已经足够;“哑巴英语”既不奇怪,也不可怕。

这个观念属于书中所说的“只要知道就能瞬间发挥全部作用”的知识。回想一下,我当初决定学英语,就是希望达到“无障碍阅读英文原著”的目标。能不能用英语跟别人谈笑风生对我来说根本就不重要,我也不需要用英语参加商务谈判。所以,阅读就是我当下全部的需求。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专门去苦练听力和口语呢?我所有的英语学习都该围绕阅读展开。

当然,这是我自己的需求,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使用的方法就该不同。相同的一点是:我们都需要彻底搞清楚自己学英语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3、不用“学”,要“用”;不要再当“初学者”了!

这个观点可以说是全书的核心观点。我想,既然我的目标是“无障碍阅读英文原著”,那我能不能直接读原著呢?答案是:能。虽然不能做到“无障碍”,但通过字典、搜索引擎等工具的辅助,再加上一点耐心,读完一本通俗类的英文原著绝对是可行的。实在遇到读不懂的,其实也没必要过于纠结,反正很多中文书也会有读不懂的地方,不是么?

想通了这一点,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以来缺乏的不是英语能力,而是耐心啊!

4、一定要学语法。

讲真,我对语法一直是不屑一顾的,当初学语法纯粹是为了考试。理由也很简单:没学中文语法,不也把话说顺溜了么?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真的错了。

首先,并非中文语法不重要,而是以绝大多数人中文水平之低,根本没有意识到语法的重要性。大多数中国人的中文水平只是停留在日常交流,无法满足正式场合表达的需求,这恰恰是语法差的表现。看看绝大多数人对待写作、演讲有多么恐惧,就知道“精通中文”的人真的不多。我在阅读英文时,时常出现每个单词都认识(或者通过查字典知道了意思),但就是无法理解句子含义的情况,细想起来,就是由于语法掌握不牢。

第二,语法是一条捷径。如果我们学英语也能有像中文这样的大量长期输入,又只是满足日常交流需要,那确实不需要专门学语法,比如很多小孩子到国外待个一年半载就可以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但现实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就是没有这样的环境,那难道就不学了?再者,很多人希望达到的并非“日常交流”的水平,而是更高的水平。如果你缺乏语言环境,或者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就必须学习语法。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语法就是一条“走的人多了”而形成的路,语法书就是地图。路也有了,地图也有了,按图索骥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学习……

5、朗读是语文教育的最古老、最普及、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训练方式。

书中讲到了朗读的6大好处:提高文字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速度、不必专门练习听力、提高语言文字记忆能力、提高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文字模式识别能力等,并且做了诸多解释。

我倒认为,理解“英语就是语文”这一点非常关键。很少有人把英语定性为“语文教育”,但是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英语不就是语文吗?一旦理解了这一点,朗读的重要性就几乎不需要解释了。任何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都有朗读课本的经历,而且都无法否认:那些能流利朗读课文的人,语文就是比不能流利朗读课文的人学得更好。

6、为了学好外语,绝对不能忽视母语。

其实这一点也可以从“英语就是语文”推导出来。语言能力其实是想通的,能用母语写出优美的文章,未必能用外语写出同样优美的文章,但如果用母语都无法写出像样的文章,却妄想用外语写出像样的东西几乎是不可能的。归根到底,语言只是工具,思考能力才是根本。

三、我的英语阅读计划

既然不能再拿自己当一个初学者,不能再“学”英语了,那就不能叫“学习计划”,应该叫“阅读计划”。

1、明确目标:无障碍阅读英语原著。既然如此,那所有的在线英语课程都可以全部放弃,因为这些课程的内容根本不是我想读的。

2、读什么:我正在读的《Principle》和《Harvard 2007 Commencement Address》都是很好的素材,以后也要按照“提升认知“——这是我选择中文读物的标准——这个标准来选择英文读物。

3、怎么读:精读。

(1)通过查字典、搜索引擎等各种方式,做到理解每一个句子的确切含义;

(2)理解每句话、每个段落之间的关系;

(3)整理词汇;

(4)反复朗读若干遍;

(5)复述文章;

(6)养成相隔若干天后复习的习惯。

4、好好学习语法。先买两本语法书:一本是《朗文英语语法》及配套练习册,这本书可作为查询、索引工具书。另一本是《剑桥中级英语语法》,这本书要通读三遍以上,并且摘抄例句进行背诵。所谓“通读”,指的是:

(1)逐页浏览;

(2)仔细阅读每一个例句(不必纠结于是否完全理解和记住语法概念);

(3)判断这个例句的英文表达是否和中文表达是否相当地“非一一对应”?如果是,则做出标记;

(4)积累到一定数量,把这类句子摘录出来,做成替换练习模板,反复造句并朗读,直至熟练;

(5)继续浏览;

(6)通读一遍之后,如此这般反复几次。

说到底,“学”英语的方法根本就简单得一塌糊涂,唯一需要的,竟真的只是耐心而已。

Sort:  

我基本就是哑巴英语,学英语进步最快的时候就是搞研究要硬着头皮读文献的时候,读多了,就没有心理障碍了,遇到生词也不怕,查呗。

我就是考试英语,我只会考试,而且我听力还不好。。

因为中国那些考试,阅读题分多,所以我就练阅读。

考的时候,先把阅读认真答了,有作文的随便写一下,再尽量答一下1分的题。0.5分的我就瞎写了,有时候写不完就全选C。。。。

我这个英语就是聋哑残英语。。。。

其实我觉得会考试也是一项蛮厉害的技能。人得学会适应现实,应对现实,而不是考不好就怪考试本身不对。

不过中国的考试确实是太形式化了,考完了就忘了,而且知识和实践接轨也不多。

考试是一个问题,考完后自己没有去用也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我过了六级之后能一直坚持用英语,读英文原版书,现在英语水平肯定已经够我用了。

那你不考六级,一直坚持用英语,读英文原版书,你英语水平也够用哈哈哈

读英语文献,厉害!

很开心,看到越来越多的“用友”

哈哈,很荣幸加入“用友”的行列

对 方法才是核心 在得到APP上和李笑来不同开的不是专栏的许岑开设的精品课 如何成为学习高手 还有他的英语教程 都是说方法 讲道理的 为什么学了这么多年还是那怂样的原因 建议去看看~

恩,我已经听了,很不错,厉害!

治疗哑巴英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扔在英语环境中!

笑来老师的书,可以的

确实!观念改变可以改变很多

This post recieved an upvote from me @hakeemshah96. If you would like to recieve upvotes from hakeemshah96 on all your posts, simply FOLLOW Me @hakeemshah96 I followed You Friends Please You Should Do The Same Together We Can Grow in Steemit Community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