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界如何看待比特币?(转载自知乎)
以下转载自知乎,版权属于原作者Busch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036280/answer/20258655
普通人要从经济层面来理解比特币,根本不需要什么回顾几千年的货币史或者懂多少金融学的知识,只消听我讲一个小故事就足够了。
从前有个托儿所(没错,就是托儿所),但是她不是一般的托儿所,因为她的“员工”是150对在美国国会山上班的人。事实上她根本就不是一个托儿所(...),准确的说是这些国会山工作人员互相照看孩子的一个合作组织(babysitting co-op)。华盛顿特区总是有着灯红酒绿的社交生活,夫妇们也时不时想享受一下两人世界,所以保不齐哪一天某些家长们就要晚上外出,不能照顾自己的子女。一次两次还好,老是去麻烦别人照顾自己的子女也不太好。于是这些在美国政治中心工作的聪明人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参加托儿合作组织的成员内部发行一种“保姆券”,每张券对应一小时的照看孩子的服务。外出的家长把孩子交付他人照顾后,必须支付保姆券,按对方照顾自己孩子的小时数支付相应的张数。保姆券一开始发行的数量是一定的,成员可以通过在空闲的夜晚帮别人照顾小孩来赚额外的保姆券,以备不时之需。
这貌似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制度,但是实际上它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几乎陷入到崩溃的边缘。首先,有些当下空闲时间比较多的夫妇开始利用这些时间努力为他人照顾小孩,多囤积一些保姆券,以便以后能更灵活的利用时间。由于保姆券的数量一定,有人开始囤积就必然有人的券会减少。那些保姆券减少的人也开始慌了,生怕今后要外出,没人照看小孩,于是减少了外出的次数,也开始努力照看别人的小孩来赚富余的券。突然间,在没有新加入成员和没有新宝宝诞生的情况下,流通的券越来越少了,流通券减少的结果就是保姆服务也越来越少。 如果把这个托儿合作看做一个经济体,保姆服务看做她的产出(GDP),这就是对衰退的经典定义。而衰退的原因就是出在经济体内的通货紧缩,即保姆券的数量不够。
这不是我瞎诌的一个故事,这是Sweeney夫妇(托儿合作的成员)1977年发表的题为《货币理论和大国会山托儿合作社危机(Monetary Theory and the Great Capitol Hill Baby Sitting Co-op Crisis)》的经济学论文。记住这个小故事,不仅帮助你理解比特币,也会帮助你理解为什么美联储要量化宽松,还可以帮你认清央行扮演“最终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的角色的原因。
讲完故事,我们再回头来看比特币,先来看她一直被吹捧的防通胀的特性。比特币的总量估计会在2140年达到2100万的极限,货币供给会停止,跟我们故事中的保姆券一样总量不再增加。而任何有通缩特性的货币都会鼓励囤积(hoarding)行为的出现,大家都开始囤钱,钱就越值钱,产出的价格就相对下降,产出下降的结果就是工资和需求的下降,又导致产出价格的下降,这就是螺旋形通缩(deflation spiral)。故事中的托儿所经济是一个限制了产出总量的经济,但是一个有通缩属性的货币还是hold不住她,放在一个增长的经济的话问题只会更严重。.如果她真像某些狂热的投机者鼓吹的那样,成为“未来的货币”,“全球的货币”, 全球经济的下场就和国会山托儿所一样。
其次,我们再来看她的去中心化的特性。我们的故事中,为什么那些家长拼命的把保姆券攥在手里不花?因为他们都怕, 怕有一天要用的时候却没有券花了。如果合作社的管理层在成员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借钱给他们,让他们以后再还上(附加利息)。家长们一定会减少手上持有的保姆券的数量。这时管理层扮演的就是最终贷款人的角色,而在比特币的世界观中是不需要这样的一个角色的。
所以说,我觉得还是克鲁格曼的观点最为中肯:
“至少目前来说,买入比特币还是一笔好的投资。但是这并不说明这次实验成功了。我们建立一个货币制度的初衷不是使得那些持有货币的人变得富有,而是让交易变得便利,让整个经济体获益。而这些比特币都没能带给我们。”
“So buying into Bitcoin has, at least so far, been a good investment.
But does that make the experiment a success? Um, no. What we want from a monetary system isn’t to make people holding money rich; we want it to facilitate transactions and make the economy as a whole rich. And that’s not at all what is happening in Bitcoin.”
至于那些谈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多货币竞争”的,我也不知道在遥远的未来会不会成真,我觉得似乎中央银行独立,泰勒规则和宪 政要更容易实现一点。而这两点才是通货膨胀真正的克星,可以回顾一下光荣的德意志马克的历史。
P.S: 觉得我写的太啰嗦,更愿意看简单直接的模型的理科生,可以看一下克鲁格曼一篇博客文章《世界上最小的宏观经济模型》,请移步至: MINIMAC
$$$$$$$$$$$$$$$$$$$$$$$$$$$$$$$$ Updates $$$$$$$$$$$$$$$$$$$$$$$$$$$$$$$$$$$
我总结了一下评论里的一些有趣的看法如下:
1)托儿所经济有价格管制。放开价格管制,市场会自动调整到均衡水平,不存在过量供给。托儿所经济完全是个“错的”模型;
2)2100万的上限不是板上钉钉的,是存在调整的空间;
3)货币切分等同于货币供给,所以比特币可无限切分的特性可以避免通缩的出现;
4)通胀是“劫贫济富”。
1>首先来谈谈价格管制,我不认为存在价格管制。托儿合作也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成立的时候只是规定了保姆券的总量和保姆券的面额。而价格管制指的是用强制力保证保姆服务不得超过或低于某一面额的保姆券。试想,你要是下午临时有事,只在一小时前才通知一对夫妇看管孩子一小时,觉得过意不去,完全可以支付两张券;或者说两对关系比较好的夫妇,互相照看孩子,明明照看两个小时,只收一张券就够。这在这个去中心化的货币制度中是完全允许发生的。
假如说不考虑这一点的话,情况也不会像Luo Patrick 答案里面提到的那样,流通的比特币有多少个,市场价格就会调整到多少。我从来没有在我的答案里面假设一个完美的政府或货币发行机构,所以我才提到了要引入真正能对抗通胀的武器:增加央行独立性、引入泰勒规则和宪 政。但是反对我答案的人都在假设一个完美的市场:
假设大家担心的事不幸发生了,有一半人害怕比特币涨价,迅速把比特币收起来不用了,市场上只剩下1050万个比特币在流通。结果会怎样呢?托儿所会崩溃吗?会由于比特币数量不足而无法运转下去吗?恩,暂时不会。保姆服务的价格立即降低到0.5个比特币。
我不知道这个“立即”的市场出清是怎么实现的,too good to be true。我只知道现实经济中的价格和工资都是有粘性,调整都是缓慢和痛苦的过程,绝对是不可能立即就达到均衡的。如果现实的市场真是这样完美的话,大萧条就不会发生了。
2> 比特币的所谓交易便利、秘密、去中心化和防通胀,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基于现有法币系统的支付手段一直在提高便利性,如果没事不飞个叶子洗个钱的话秘密性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他们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其抗通胀的特性。评论里面有提到2100万的上限不是固定的,还是可以有修改的余地的。我们先不谈具体修改的方法,假如说这个上限很容易修改,那么和通胀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假如说上限很难修改的话,那么通缩还是盘旋不散。
接下来看劉驕陽提到的修改方案:
比特币的代码是开源的,谁都可以随便修改自己的程序,谁都可以任意修改上限。但是只要你修改了上限,挖出的比特币就不会被现有的p2p网络承认。但是如果比特币真的需求很大并且供给超级不足,这个上限未必就不会动——只要有足够多的节点支持,修改就是成功了。
一个比特币持有者修改上限的代价就是脱离这个积累了信用的货币体系自成一派,并且由于修改了上限,实际上让自己所持有的比特币贬值。 即使所有的比特币持有者都承认通缩的存在和危害,一致认为要修改上限,合作也不可能在理性的持币者中发生,因为这就是个经典的囚徒困境:你不招供,我招,我就无罪释放,你就关5年;你修改上限,我不改,我所持的比特币的信用和购买力就比你高。同样的分析逻辑也可以论证为什么在所有持币者之中对比特币最小币值的继续细分是不可行的。
3>货币单位只是一个名义变量,仅靠货币切分不能增加流通的货币量,更与货币购买力一点关系都没有。至于张英锋 在评论中说道:货币总量和货币最小币值的购买力有关。请回忆一下1999年1月1日,欧元在意大利取代意大利里拉成为官方货币的历史。根据市场交易价格,1936.27里拉可以兑换一欧元。请问在那一天,意大利的货币量减少到了原来的1/1936,27吗?假设一个在罗马街头乞讨的流浪汉破碗里面只有1936.27里拉,刚好可以买一个羊角包,在1999年1月1日那天他的购买力就只能买1/1936.27个羊角包了吗?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03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