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粄里的悠悠乡情
艾粄里的悠悠乡情
“三月清明雨纷扬,艾青草绿绽芬芳。”每至清明,家乡的田野便被艾草肆意占领,翠色欲滴,浓郁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提醒着人们:又到了做艾粄的时候。
小时候,清明前夕,我总会跟着奶奶穿梭在田埂间。奶奶身姿矫健,目光敏锐,一眼就能从草丛中认出艾草。她轻轻蹲下,一手握住艾草的根部,一手用小铲子利落一铲,艾草便乖乖地躺在她掌心。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却总是不小心弄错,不是挖断了艾草,就是把野草当成了艾草。奶奶看着我手忙脚乱的模样,总是笑得合不拢嘴,耐心地纠正我的动作。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渐渐熟练起来,不一会儿,篮子里就装满了鲜嫩的艾草。
回到家,奶奶将艾草洗净,放入锅中焯水。瞬间,厨房里弥漫着艾草独特的清香,那是大自然馈赠的味道。焯水后的艾草被切成碎末,与糯米粉、白糖等食材充分混合。奶奶的双手好似有魔法,不一会儿,就揉成了一个光滑的绿色面团,那颜色,绿得让人心醉。
接着,奶奶将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搓圆、压扁,包入早已准备好的馅料。馅料有咸香的腊肉丁、爽口的咸菜,也有甜蜜的豆沙。包好的艾粄被小心翼翼地放在蒸笼里,蒸上片刻。随着蒸汽袅袅升腾,艾粄的香气愈发浓郁,勾得我肚子里的馋虫直打转。
终于,艾粄出锅了。热气腾腾的艾粄绿莹莹的,像一块块温润的碧玉。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轻轻咬上一口,软糯的外皮夹杂着艾草的清香,还有馅料的鲜美,在舌尖上碰撞、交融,幸福感瞬间溢满心间。奶奶在一旁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眼里满是慈爱,叮嘱我:“慢点吃,别烫着。”
如今,离开家乡多年,每到清明,我总会想起奶奶做的艾粄。那小小的艾粄,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我对家乡、对奶奶深深的思念。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艾粄里的那份温暖与宁静,愈发显得珍贵。
Upvoted! Thank you for supporting witness @jsw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