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

in #cn-history11 days ago

今天似乎没人怀疑,人类生活在一个堪称文明的时代;而且人类将迈向更文明的未来。似乎也没人怀疑:文明对于野蛮、倒退、停滞等等,具有理所当然的合理性。从今天仰望未来,从现实展望理想,看来人类永远被更美好的前景所激励。在人类社会的天际线上所呈现的,应当毫无疑问地是一朵无比灿烂的文明之花,正是它所透射的光彩与清香,让人类对未来充满期待!
没有人认真考虑过:或许这一切不过是一种“镜中花”!

史前传来的信息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以史为鉴!或许没人想过:这句话也应包括“以史前之史为鉴”。然而,史前——亦即文明史之前——能够给现代人类传达什么信息呢?那么遥远的过去的信息,也能传达到今天吗?今天人类在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呢?这些,都是学界与大众关注的有趣问题。

首先不妨说:“文明史之前”这句话颇成问题,因为今天似乎已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还在史前就存在过文明,即所谓“史前文明”!正是从史前传来的信息,宣告了史前文明的存在。然而,今天不再有关于史前文明的直接证据了,因为所有这些文明都已经毁灭了;否则,它们就不致被称为“史前文明”。

幸而,被毁灭的文明仍然留下了足够多的蛛丝马迹,这些踪迹就被埋在各个地质年代的地层中,正是它们为人类展示了史前文明曾经存在的证据。下面就是这些证据的一部分:

28亿年前的金属球:发现于南非克莱克地下的某地层中。

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1972年发现于非洲加蓬的奥克洛。

3亿年前的铁锅:1912年发现于美国俄克拉荷马的地下煤层中。

10万年前的金属花瓶:载于1851年的《科学美洲》。

1万年前的疑似激光唱片:1938年发现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地区。

今天的科学还不能完全确认,上述这些确实是某些史前文明的证据。但是,它们足以为当代人开辟一片想象的空间:或许,地球上的文明史不只是一次,而可能是很多次;地球文明曾经历了出现—毁灭—再出现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只是尚无直接的证据罢了。

无论这种文明轮替的过程何时被完全证实,今天的人类都不能不认识到:文明是一种可再生的东西;如果在某种灾变之下,文明劫数难逃,那么它仍然可能“死而复生”,焕发更辉煌的生命!

人类的位置

如果承认文明轮替的可能性,那么每次文明的主体是什么呢?他们还是人类吗?如果他们是如今天人类一样的智能生物,因而亦可称为“人类”,那么与今天的人类有何关系呢?是现今人类的祖先吗?其智慧比今天人类的智慧更高还是较低呢?如果这些智能生物依据其智慧的高低构成一个系列,那么,今天的人类在其中处于什么位置呢?人类是否能够永远占据宇宙的中心位置呢?

今天就来回答这些问题,恐怕为时太早了。人们占有的信息实在太少。或许,即使数十万年之后,面对这一类的问题,人们仍然只能徒叹奈何!一个永远无可改变的事实是:文明的轮替以千万年为时间单位,而个人生命却不及百年!

但即使就个人生命而言,人类智慧亦有一个巨大优势:个人可以思考过去未来!对于稍稍远距离的过去未来,个人当然所知有限,但经过历代积累,“所知”将逐渐增长,而且在原则上并无限制。人们十分崇拜智者刘伯温,刘不过是“前知500年后知500年”罢了;而具有现代智慧的人类,则可能“前知千万年后知千万年”!

在这个意义上,不能不说人类既占据了宇宙的中心,也占据了历史的中心;人类丝毫无愧于其他智慧生物!

即便如此,人类还是十分清楚,个人只是这个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个人生命则是历史全程中的一个瞬间!鉴此,个人没有什么可趾高气扬的;他所能依仗的,不过是“顺天应时”而已。

进化的信念

仅仅占据了一个瞬间的个人,仍然倔强地坚持要思前想后,考虑历史的全过程;仍然想象着,历史的一幕幕都将在我们眼前闪过。那么,这些前前后后的历史片段,如何串在一起组成历史的全景呢?依次递进的历史片段所呈现的过程展示了什么呢?为描述这一过程,人类使用三个词:变化、发展、进化;三者给人的印象似乎很不相同。变化的唯一含义就是“动着”,并不涉及进退;发展则沿着时间轴展开,有先后、进退的区分;进化是这样的发展:它表现出质的上升。三者都围绕时间而进行;或者说,时间是唯一的公共自变量。

最微妙、最难理解的是进化。关于进化,被赋予了种种印象:不断的进步;螺旋形上升的变化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演进过程……。人们在欣欣然地读到这一切时,很少会想到,其中用到的词:简单、复杂、低级、高级、落后、先进、进步、上升等等,是否被赋予准确的含义。你多半认为,这一切都显而易见,不说自明!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个“不说自明”,不说自明的东西是不能有严格逻辑定义的。因此,在完全严格的逻辑意义上,上面所说的一切,并不能算数。因此,至今都不能认为:在逻辑上“进化”已被定义。你能在这种情况下理解并相信进化论吗?

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不相信“眼见为实”的事实。我们从亲身经验或者历代积累的经验得知:无论自然与社会,都在我们面前呈现出琳琅满目、五彩缤纷;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无限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无可怀疑地在变化着,而且其变化表现出令人赞叹的规则性。我们不完全知道它何以如此,更不能论证它为何如此,但还是对所看到的景象及所展示的趋势深信不疑;我们之所以相信它,多半只是出于信念,而不是出于逻辑论证。

更一般地,我们相信进化的事实,只是出于信念,而不是出于某种证明!无论今天还是未来,我们都难看到完全可靠的证明!

文明之花

相信文明进化的人,一定会不时昂起头来,仰望天际那隐隐约约浮现的辉煌的未来文明,认定那就是人类的终极天堂!

终极天堂是什么呢?轮回论者认为,那就是苦难的人类在劫难之后的归宿;理想追逐者则认定,那将是人类文明进化之极致,是展现在天际的一株硕大无比、娇艳绝伦的文明之花!

文明是什么,文明之花又是什么,这都不是平常大众考虑的问题,也进不了日常的话题。但那些自称为大众导师的人,却不能毫不在意,更不能根本不知文明为何物,却时时不忘将文明挂在口头、幻想着引领人类文明!

文明既不是GDP,也不是高楼大厦、灯红酒绿;文明不是泱泱大国,亦不是煌煌伟业;文明不是书香门第、文章传家,更不是红灯高照、金榜题名……。文明并不等于这一切,却又不能不涵盖这一切;文明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囊括了人类的全部智慧成果,但又不仅仅是这些成果,更是这些成果的系统综合——归根到底,文明是一个体系,是一颗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其顶端则是灿烂夺目的花朵——这就是文明之花!它是人类智慧的顶尖成果。

文明——更别说文明之花——属于全人类。如果你刻意要说:文明首先属于智慧的人类,属于人类的文化精英,恐怕也难以反对。不同的人类群落,对于文明的贡献差距巨大。但无论这一切,文明的使命就是惠顾众生,包括文明进程中的差等生,甚至包括至今还在竭尽全力地敌视文明的人。人类文明的世界主义,乃是文明一题的应有之义;强调文明的阶级分野,则是文明的歧途!今天,人类远未走出这一歧途,还不时闻到文明的角斗场上硝烟愴鼻!

现代文明

今日的文明之花,无疑被繁茂的绿叶扶持。扶持文明的曾经是农耕文明大地上的丰登五谷、鸡犬牛羊,但今天则是另一幅完全不同的画面:现代文明由现代工业支撑着,不妨说

现代文明,实际上就是工业文明!

现代文明乃是传统的农耕文明的某种对立物,是我们的先人完全不熟悉的异质文明。在本质的意义上不妨说,所谓现代文明,实际上就是工业文明;如果进而断言它就是西方文明,或许会招致愤怒的反应,但更多的人或许宁可默认这一事实。

人类由农耕文明转向现代文明,既是农耕文明的历史性失败,也是人类的决定性进步!所谓现代化,无非就是实现“文明的升级换代”,就是完成从农耕文明到现代文明的过渡

不容讳言,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异质文明。我们不能完全避免对异质文明的排斥性。现代化进程中充满了种种矛盾冲突,充满了所谓西化与反西化之争,充斥着对于“自由化”的愤怒声讨,弥漫着对于“西方敌对势力”的讨伐与谩骂——究其根源,无非是“排斥”二字而已,亦即对于异质文明的那种根深蒂固的排斥!今天,这种近乎本能的排斥遍及几乎整个非西方世界,尤其是不发达世界,而其旗手,则是“中俄”这兄弟一对!“中俄”结盟绝非双方的一时冲动,而是文明冲突的大势使然。

排斥异质文明的这一世纪决斗,或许将纠缠几代人。真不幸!我们将奋力排斥、摧毁的,将不仅仅是某些境外异物,而是整整一个文明,而且是真正的文明之花!这将是一场世纪性的迷误。文明之花绝不是什么随处可觅的俗物,它是真正千年一遇的人类奇观!在掉以轻心的疏忽中错过之后,或许将再无重现之日。

“历史必然性”论者会安慰你:这没有什么了不得的!真正的好东西绝不会去而不返;完全独立地完成现代化进程,不仅可能,而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却远不是如此信心满满。我从来不相信什么绝对意义上的历史必然性,那实际上是一种最肤浅的“宿命论”!今天还有人在侃侃而谈:如果让明末开始的工商业潮流自由发展,即使没有西学东渐,中国也将独立地走完近代化全程。我相信这种概率几乎为零!同样,如果今天全力排斥现代化进程,另辟“中国式现代化”的蹊径,那么,实现文明进化的概率将接近于零!

文明枯萎之后

就算错过了世界文明大潮,又有什么了不得——这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安慰。我现在还要对这种安慰助一臂之力。真的,你今天奋力去争取的一切,最终没有什么意义!奋力实现现代化吗?总有一天现代化会过时!完全迎来工业文明吗?工业文明也不是什么万古长青的东西,人类或许最终还是要退回到农耕文明!高歌那香艳无比的文明之花吗?它终究不免枯萎——任何文明都不免枯萎!

这是地道的危言耸听吗?一点也不是!文明,包括今天那如鲜花盛开的文明,确实不免有枯萎凋谢的一天;这是恶魔的威胁吗?非也,这纯粹是宇宙铁律使然!有生必有死嘛。

一说到“文明枯萎之后”,我就不免浑身酥软、黯然神伤!怎么能不呢,文明之花,毕竟是人类久久盼望的东西,是应当与人类的整个命运打等号的东西,怎能舍其一朝失去呢?况且,即使文明最终不免枯萎,那也是无限远的未来的事;今天去谈论,不免杞人忧天。但恰恰在这一点上,杞人忧天有其好处;至少,这将使我们在得意忘形之际,不致忘了“宇宙大势”。当然别误会,此处并非提醒你未雨绸缪,那恐怕无济于事。我只是提请你注意,凡事不妨超脱些,大可不必斤斤于一时一事!顺天应时,与世迁移,才是人生之真谛!

还有,想想“文明枯萎之后”如何,也不失为一件操练想象力的事情。你能忍受或者适应处于枯萎中的文明吗?那几乎就是陪伴棺材睡觉啊,没有人有过这种体验。现在我要提请你注意的是,至少在某种特殊的时空局部,体验并承受“超低文明条件下的生活”,不仅有其现实性,简直是必要的。试举一例。

这就是震惊全球的上海抗疫事件。

如果你运交华盖,在2022年恰恰生活在上海,无论你被病毒感染与否,都大概率得去闻名遐迩的上海隔离区、隔离楼、方舱等等一游了。你在其中所经历的,绝对是某种“史前文明”体验,不只是在衣食住行方面,也包括人际博弈方面。

一旦有了这种体验,还怕什么文明枯萎!